查看原文
其他

别相信“你的孩子终将平凡”,三百年前它就说了“No!”

2018-03-02 川妈&鹤鸣 mom看世界


前不久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

一夜之前不再“孤独”

刷遍了朋友圈


当支教老师和孩子们上台一起演唱的时候

就这么猝不及防

走进亿万人的心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540fzgq2&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3年,梁俊带着吉他,来到贵州省石门坎新中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涯。



石门坎被称为“西部之西,边远之远”,靠近乌蒙山区,红军长征曾路过这里,如今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石门坎所在的毕节,是贵州留守儿童最多的地区,三年前轰动全国的4名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这里天气冷,卫生条件差。


有一个学生叫朱银泽,总是吊着两串长长的鼻涕,最冷的时候也只穿一件单衣,衣袖总是鼻涕和泥土混在一起黑黢黢的。


有一次,梁俊老师忍不住问他:“朱银泽,你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

朱银泽想了想,答道

“小的时候。”

……


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仅仅生活上得不到照顾,更让梁俊担忧的是,他们怯弱胆小,没有自信没有理想,眼神总是习惯性地在躲避。




为了亲近他们,为了让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沉重和迷茫,梁俊思索着,最后找到了一种方式,就是诗歌用诗歌给孩子以变化!


然而,这里的孩子,80%以上是苗族,孩子们的识字和理解能力跟不上,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因材施教了,干脆发挥自己的特长,梁俊拿起吉他,将古诗融入音律之中,教孩子们唱起来。



为了给小朋友们鼓劲加油,变得自尊自信,梁俊用一首不起眼的小诗《苔》,再谱上曲调,让孩子们歌唱。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想让孩子知道:“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孩子们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遍比一遍好听,他们明白了,未来并非“终将平凡”,他们只是在等待属于自己绽放的时刻。




山里的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更亲近自然。


春天山野渐绿,他们歌唱“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夏季闷热难当,孩子寻找“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的惬意。


秋季落叶归根,大雁南飞,他们感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思念。


冬季白雪飘零,孩子们一同感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清。




一年下来,孩子们不知不觉习得了100多首诗词,不知不觉间,诗词自然流露到了他们的生活里。


当有个孩子摘花时,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要留下花根,下一年它就会长出很多的花。”不知道是不是读懂了《暮春》中“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深意。


梁俊知道,正是诗歌给了爱思考的小人儿智慧和想象力。



一个孩子放羊时摔了一跤,他在作文里写描写这段经历,感叹“真的是醉卧沙场啊”!


这让梁俊欣喜不已,想不到唱了一年多的《凉州词》,竟然可以这样用。


长期诗词教育的积累,让孩子们的生活有了新意,有了趣味。



虽然缓慢,但变化已经开始,孩子们不断给梁俊惊喜,一大波小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有一次考试,梁老师出作文题“什么东西是看不见却存在着的?”一个叫朱思语的孩子5分钟交上来一首诗《爱和风》。

爱和风


朱思语


爱,当爱之锁开了

就很难关住

那爱就像魔鬼

深深地抓住你的心

让你爱吧,爱吧

风,就像梦一样

你想把她抱住

可她还是去了

你看不见她

她却可以穿过你


后来,他告诉梁老师,是因为他在镇上遇到了一个女孩,觉得自己“爱”上了她,这首诗写的是那种感受。


一个叫梁越梅的女孩,在自己的小诗中,用柔和又坚定的语句写出了蒲公英的尊严。


那又何尝不是在表露自己的尊严和力量?多么宝贵的觉醒!


蒲公英的精灵


梁越梅


飘落的蒲公英种子

每一颗都会生长

风儿呼唤它的时候

它就随风而去

种子飞散在天空

飞到每一个角落

让孤独的角落长出蒲公英

角落就不孤独了

那金闪闪的蒲公英花

在那角落里

得到了尊严


不仅现代诗,就连古体诗,这些孩子也是信手拈来。这个叫朱银春的孩子,在贫穷的家乡里看到了美,也看到了珍惜。


家乡的风景


朱银春


山山围村寨

寨子鸟儿唱,村中鸡犬叫。

春到人耕地,夏来人休息。

秋到人人忙,冬来坐家中。

日出家鸡鸣,日落风儿咆。

如今树儿高,此时塘中绿。

天空一片蓝,鸟儿空中飞。

花中一片香,草中十头牛。

我爱家乡景,永在家乡中。


这个叫吴荣兴的孩子读懂了黑夜,从他的这首小诗里,我读到的更是一个精灵般孩子的狡黠智慧。



夜空》 


吴荣兴


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

夜空正忙着呢

星星把美丽的梦带给孩子们

让孩子们睡得更香

流星把每个孩子许的愿望带给孩子们

萤火虫在每一家的院子里飞来飞去

它的屁股后面好像挂着一盏灯

善良的妈妈赶在鸡叫之前起来煮饭

当孩子们熟睡的时候

夜空正忙着呢


这些孩子还没长大,谁也不知道诗歌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不过梁俊知道,花朵总会结出果实的。


之前教过的一个孩子,由于家庭原因,如今已经离开学校,外出打工。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把自己的诗歌发给敬爱的梁俊老师。因为诗歌已经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歌让人的心灵不死!



岂止是这些孩子,写出这首《苔》的袁枚,也是如此。做不成牡丹,那就把生活过成了“苔花”。


1738年,历经十几年寒窗苦读的袁枚,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


后来外放知县。知县期间,袁枚颇有政绩,也很得上司的赏识。可是这段时间袁枚很痛苦。时时要逢迎上官,稍有疏忽,轻则被骂,重则丢官,甚至是丢了性命,跟做大官的奴隶有何区别呢?往上升迁又是何其困难,更别提实现什么“兼济天下”的理想了。


更何况袁枚本人,“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珏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官场生活与他的个性喜好格格不入。


1748年,在宦海沉浮10年之久的袁枚,放弃了别人眼中羡慕不已的官场生涯,立志成为一枚吃货加专业诗人。


从此,清代官场上少了个袁县令,文坛上多了个袁大诗人,而美食圈则多了个美食家。袁枚在随园这方天地中,求真任性,自得其乐。


在袁枚的后半生中,他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卖文的润笔费,以及拜访权贵打秋风得来的收入。


与其他高级官员、大地主、大富豪相比,袁枚简直就是“苔花”之与“牡丹”的差距,袁枚没有忘记他的诗歌创作,没有忘记接济友人。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好友,曾向袁枚借过5000两银子,后因贫病交加而去世。袁枚不但主动放弃这笔债款,而且还拿出钱来接济其家属。


知道了袁枚的这些,再看这首《苔》,哪里是单纯写景,分明就是诗人写自己的不甘和高洁啊!


阳光照不到,苔藓自己长出一片绿意。谁都不平凡,即使如米粒小,也要学牡丹花开。


一年前,我想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如果能跟随季节变化,让孩子用古诗词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之美,那该多好!


于是就有了这堂“孩子的四季诗词美育课”,就有了对大家的承诺,要坚持一年,让孩子们学会40首最美的四季诗词,让孩子们能够见景可吟诗。


一年过去了,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转眼课程已到四十四节,给了5万多名孩子一双用诗歌发现美的眼睛,非常骄傲!


然而,聚散总有时,天我们就用袁枚的《苔》来给持续一年的“孩子的四季诗词美育课”画上结实的句号吧。


不过,不要担心,结束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诗词可以让孩子懂得欣赏美,学会审视内心的真实,用上优雅的表达,更能够给孩子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诗词让人心灵不死!




那么,全新的诗词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很快就会揭晓。

等我……


今天的诗词课,鹤鸣就跟孩子们分享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这首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很多人说因为这首诗,人们才开始关注苔藓。那么诗人们的眼中苔藓都有什么样的寓意呢?


另外,在今天的诗词课中,还会享一般人注意不到的东西:

袁枚的随园,就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旧址,是真的还是假的?

除了写诗之外,袁枚还开了个饭馆,在短时间内,变成金陵城著名的饮馔之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些都在今天的诗词课中。

本周五晚上8点,准时开课!


1.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咱们的服务号“板牙看世界”;

2.输入“诗词课”,会看到课程地址和专属的优惠码(课程是免费的)。



推荐阅读 


一场大雪,朋友圈都乱了…雪是好雪,人好像不正常了!


to 全国孩子 | 唐诗宋词今段子,南方的冷,北方的冷,都有谁懂?


李白、杜甫、高适,三个男人一台戏


立春雪至,别再找我了,要看梅花去了……


韩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一场培养孩子大格局的真人秀



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养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我想在这个小小公众号上和孩子们和姐妹们共同在书中和路上发现更好的自己。


对了,想私下交流的姐妹,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cmksj0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